• 党务公开

我院思政课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24-07-22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近日来,我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广大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胡德平教授:

这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首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第二,作为直属党支部书记,要把开展全体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支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做好理论武装;第三,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任务和伟大使命。

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马焕副教授:

在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后,我深感会议的重要性。全会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还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绝对信任和忠诚,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上为实现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职责。

王资博教授:

这次盛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凝聚起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强基固本、出新出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的实践创新,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愿景。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此,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献智出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为此,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龚正伟教授: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有利于青年教科人才发展,新文科创新,对教书育人提出更高要求。

张晓龙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着重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感党中央的这个论断非常有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前瞻性。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下滑以及国际局势的空前复杂,破局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视野向新、思路求变、眼光向外、向高精尖发力。思政课必须在课堂上通过我们与时俱进的理论灌输和政策宣讲,通过更多的课程实践形式,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具备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来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挑战。

李金早副教授: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指明了方向,向社会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增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新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而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奋发上进,一定能够实现全会所设定的改革目标,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必将继续胜利前进!

吴福友副教授:

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后,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艰难。但历史告诉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困难,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这次我们一定能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郭炜副教授:

全会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旨在加强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并指出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新时代教师的新作为在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对于培养下一代、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有责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敖天颖副教授:

作为一名党员,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迅速及时在教学中和同学们一起,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峰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使全国人民对当下及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信心倍增,大受鼓舞。全会为我国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增添了动力。只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确保学习高质量;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转化为学习、工作过程中改革与创新的动力,以全会精神作为实践的根本遵循,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于永超副教授:

当今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调整期,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变革,进而也带来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新兴力量的群体性崛起带来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的调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交互叠加导致对抗与冲突的不断显现,整个世界不稳定性、不安全性特征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倡议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张玮玮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目标,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全会提出的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让我认识到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发展。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颖副教授: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这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一方面,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步推进,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政课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和叙事丰富思政课教学。同时,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培育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刘云龙副教授: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信念。此次全会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首先,全会强调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不仅是理论上的要求,更是实践中的指南。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全会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最后,全会强调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刘雅埙讲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使中国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征程,进一步深化改革,必将带领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陈琪伟讲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会议充分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间的关系,指出后者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自觉将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是面对繁纷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为此,全会提出了七个聚焦点,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积极响应全会号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李伟讲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改革的不断深入。本次会议明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学术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学院办公室主任王晓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为中国下一步发展从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清晰的要求和方向,极大的鼓舞了人民自信。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扎实理论基础,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院教学秘书宋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加坚强决心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明晰目标路径,履职尽责,为深入践行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王晓云]

[报送单位|宝威体育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