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12日,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体育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和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与健康伦理E-研究院联合承办,上海市伦理学会协办的全国“体育与健康伦理”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此次研讨会也是庆祝上海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长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国内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体育与健康伦理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青年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伦理:问题、理论与方法”主题,展开学术交流。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致辞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值得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把体育与健康伦理研究领域的问题、理论与方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中展开研讨,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学术关怀与理论自觉,对于进一步推进跨学科交流,丰富体育与健康伦理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打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标识性概念,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具有很好的探索性意义。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法律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曹刚教授致辞指出,体育伦理学是对体育活动中道德现象的研究,要回答在体育运动中,如何做一个好的运动员、好的裁判员、好的教练,甚至是一个好的观众,以及如何正当处理好体育运动中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问题?如何平衡体育运动中秩序、自由、公平、效力?如何解决体育商业化、技术化以及政治化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难题?如何正确处理体与义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本次研讨会对上述问题寻求有共识的合理答案,对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对于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对于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促进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宝威体育官网入口高国希教授从“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阐释了当前一个重要的伦理价值追求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只是物的全面丰富,还应有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能够培养爱国精神、集体意识、奉献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独特的道德品质,将体育的实践活动与内在的善相连接,可以作为未来体育与健康在伦理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
开幕式由上海体育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院长胡德平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宝威体育官网入口高国希教授和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哲学系付长珍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伦理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李建华教授,以“欧美主要国家应用伦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启示”为主题展开报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点在于人的现代化,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中国人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应成为伦理学人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从近几年的亲身探索出发,结合美国、英国、荷兰与瑞典四个主要欧美国家应用伦理(硕士)人才的培养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课程组织以及教学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对我国应用伦理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要推动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兼顾伦理学理论、具体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伦理困境与方法的研究;要注重培养学生到社区、到行业进行应用伦理对话采访的能力;要整合资源,搭建涵盖各国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库共享平台;筹划创办专业型应用伦理期刊,更好服务应用伦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法律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曹刚教授,从北京冬奥会现象出发,作了题为“体育的游戏精神”的报告。他认为,以游戏的自由本质将游戏之自由精神界定为竞技体育的首要伦理精神,具体可诠释为自主精神、自律精神和自我表现欲。竞技体育的伦理精神,即游戏之礼争精神,具有三个根本点:一是竞技的目的是自我潜能的最大实现,二是以文明的方式获得竞争的胜利,三是竞技的结果是促进社会团结,而不是社会分化。热爱、超越、专注是竞技体育游戏精神之业余主义的特点。
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李伦教授以“人类增强技术与体育伦理”为题,在介绍目前竞技体育中应用的人类增强技术以及因此所引发的问题和争议基础上,提出竞技体育中的人类增强技术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改造,体育要回归自然和美德、回归体育的本质、回归人的本质的观点,导向一种公正与人道的竞技体育伦理。人永远是竞技体育的主角,未来体育伦理要努力为体育中技术的应用设置边界,体现出人在体育比赛中的本体地位,而不能把体育竞赛拱手让给技术。
中国解剖学会运动解剖学分会创会会长、中北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刘鸿宇教授在“健康伦理学在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社会体育中的指导作用”的报告中,讲述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健康伦理问题,指出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与运动医学等领域对健康的忽视现象,提出了“体育无健康就不是体育”的鲜明观点。他认为,当前体育与运动健康科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为此,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科研伦理规范教育普及,落实体医融合、建立运动训练与比赛的伦理审查机制,提高竞技体育健康伦理意识。
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与健康伦理E-研究院主持人、宝威体育官网入口龚正伟教授,以“应用(体育)伦理学研究范式”为题,在详细介绍科学范式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内涵基础上,对西季维克的《伦理学方法》、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与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以及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介绍与比较,揭示了哲学伦理学的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并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范式转换角度提出了应用伦理研究中可能的新范式。
体育与健康伦理研究要服务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
在第一段的学者交流中,长治学院校长曹景川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雪丰教授、成都体育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院长陈晔教授、上海体育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王资博教授、常州大学体育学院徐正旭副教授、台州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彭志恩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赵金国副教授进行了交流发言,北京体育大学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周学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张秀副教授和发言专家进行了学术对话。
在第二阶段的学者交流中,北京体育大学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周学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熊文教授、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张现成教授、上海体育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吴福友副教授、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汪全先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刘国纯讲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张琪副教授先后发言,长治学院校长曹景川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雪丰教授就相关话题与发言专家开展了学术与谈话。
研讨会设立了青年论坛,13位与会的青年学者围绕体育与健康伦理领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青年论坛由上海体育学院宝威体育官网入口副院长马焕副教授主持,与谈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主管张业安教授和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院副院长姜熙教授作了点评与指导。

龚正伟教授在大会总结时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反映了体育与健康伦理学领域的研究群体已扩大,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逐步加深,学科吸引力与研究者的学术自觉不断增强,体育与健康伦理的切入视角更加宽广。进一步推动体育与健康伦理研究,要从中国体育伦理学的发展角度出发,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学术研讨交流,促进基于中西方文化的体育伦理对话,共同研究体育伦理实践问题;要借助应用伦理学、体育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扩大体育与健康伦理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要借鉴国外应用伦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有益做法,扎根中国大地,坚持质量标准,切实提升该领域人才培养质量;要以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伦理体系和提升我国体育伦理的国际话语权为己任,服务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晓云]